【黨史學習教育】太阳集团1088vip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改革開放新時期曆史專題學習
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根據《太阳集团app首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工作安排》,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沈傳亮教授所作的《中國共産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奮鬥曆程及啟示(1978-2012)》的專題輔導報告的基礎上,5月10日下午,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在太阳集团1088vip四樓會議室召開會議,專題學習改革開放新時期曆史。
會上,陳昌齡、彭俊生、張俊娥、萬麗紅、張美芬等同志分别結合沈傳亮教授的專題輔導報告和自己前期學習體會,作了中心發言。
陳昌齡同志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經之路,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才能發展社會主義,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在世界風雲急劇變幻的情況下,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經受住嚴峻的考驗,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我國經過改革開放的曆史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改革開放對于我國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生态文明都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和意義。
通過聽沈傳亮教授的報告,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和親身經曆,我有以下幾點深刻認識和體會:一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新的偉大革命。二是改革開放最根本的意義在于解放了思想、實現了思想的解放。三是改革開放最偉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結晶就是開辟了道路、創新了理論。四是慶祝改革開放的現實意義在于進一步解放思想以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是,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彭俊生同志談到,中國改革開放成績斐然,正是靠改革開放,不斷打破舊思想的桎梏、成功開啟了新的征程,開創了新的前進道路,使我國的發展實現了偉大的轉折,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因為改革開放使我國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從溫飽逐步轉向小康水平。我們是從改革開放中受益最多的一代人,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改革開放成果,堅定不移的跟黨走。
張俊娥同志說,我是70後,是伴随着改革開放長大的,從小時候吃窩窩頭到80年代初每天都能吃上白饅頭,真切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改革開放鍛造了中國共産黨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與本領,改革開放鑄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改革開放提升了中華民族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影響,改革開放滿足了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與期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所強調的:“40年春風化雨、春華秋實,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
萬麗紅同志說,聽了沈傳亮教授的專題輔導報告,收獲很大。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我們都是改革開放的親曆者、參與者和見證者。實踐證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中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正是由于改革開放,新中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把改革開放貫穿于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就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所以,作為一名教師黨員,通過重溫改革開放史,就更要勇于解放思想,敢于迎難而上,勇于變革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并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張美芬同志說,沈傳亮教授的輔導報告指出,中國共産黨在這一曆史時期,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找到了一條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一套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完善了一套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沈教授還總結了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曆史的五條成功經驗。通過學習,深刻感受到,沒有共産黨的正确領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
與會其他同志也分别結合專題輔導報告談了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感想。
初審:吳慧群
審核:徐俊梅
審核發布:陳昌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