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園地的常青樹----記護理老前輩盧惠清顧問
發布人:管理員
發布日期:2016-02-15
護理園地的常青樹
----記護理老前輩盧惠清顧問
盧惠清生于1914年2月。她1938年畢業于北京燕京大學及協和醫學院高級護士學校,獲護理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在協和醫院婦産科任護士、護士長;1947年,任上海中山護士學校的教導主任;1956年,任重慶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直至1971年退休。
1980年,在中山醫學院柯麟院長的邀請下,盧惠清回到廣州(上大學前家在廣州),随後在中山醫學院擔任護理學顧問和中山醫學院附設護士學校名譽校長,繼續在護理園地裡辛勤耕耘。1983年,衛生部在天津召開會議,決定恢複我國已停辦30多年的高等護理教育。中山醫學院委派盧惠清參加了會議,回到廣州,盧惠清立即向中山醫學院提交了建議成立護理學系的報告,以及護理學科發展的前景報告和護理專業本科教學計劃。1985年,我校成立護理系籌備組,為開設本科護理學教育積極籌備各項工作,盧顧問作為籌備組的主要成員,雖已年屆70,仍精神飽滿地投入各項工作。由于在燕京和協和就讀的5年期間,學校均使用英文授課,使盧顧問具備了深厚的英文功底。在籌備組工作期間,她曾赴美國和香港的護理院校進行考察,了解護理教育的狀況和辦學水平;她翻譯英文資料,接待來訪外賓,國外護理學者來校開展學術講座,她進行現場翻譯。此外,她還為青年教師輔導英語。
1980年,在中山醫學院柯麟院長的邀請下,盧惠清回到廣州(上大學前家在廣州),随後在中山醫學院擔任護理學顧問和中山醫學院附設護士學校名譽校長,繼續在護理園地裡辛勤耕耘。1983年,衛生部在天津召開會議,決定恢複我國已停辦30多年的高等護理教育。中山醫學院委派盧惠清參加了會議,回到廣州,盧惠清立即向中山醫學院提交了建議成立護理學系的報告,以及護理學科發展的前景報告和護理專業本科教學計劃。1985年,我校成立護理系籌備組,為開設本科護理學教育積極籌備各項工作,盧顧問作為籌備組的主要成員,雖已年屆70,仍精神飽滿地投入各項工作。由于在燕京和協和就讀的5年期間,學校均使用英文授課,使盧顧問具備了深厚的英文功底。在籌備組工作期間,她曾赴美國和香港的護理院校進行考察,了解護理教育的狀況和辦學水平;她翻譯英文資料,接待來訪外賓,國外護理學者來校開展學術講座,她進行現場翻譯。此外,她還為青年教師輔導英語。
1985年9月,中山醫科大學招收了首屆全日制護理本科生15名。此時,高等護理教育已中斷了30餘年,社會上基本沒有本科學曆的護理工作者,由于曆史原因和社會偏見,認為讀本科做護理工作是大材小用,這些片面的認識使部分學生看不到護理專業的發展前景,阻礙了學習的動力。盧顧問深知,要改變學生的認識,要靠老師們的耐心鼓勵,循循善誘,逐步解除她們思想上的困惑。因此她和系裡的老師們常深入到學生中去,關心她們的學習、生活,傾聽她們的心裡話,同時用自己選擇護理、從事護理工作的親身經曆,引導學生認識護理、學習護理、熱愛護理事業。4年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5名學生無一退學和轉專業。1989年7月,首屆畢業的15名護理本科畢業生踏入工作崗位,很快成為各單位的護理骨幹力量,有的走上領導崗位。
此後,盧顧問一直關注着護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思想,在新生入學或畢業典禮以及“走進護理”專業論壇上,她都寄語同學們:要堅定信念,熱愛護理事業,立志獻身護理事業。她說一個合格的護士要具備3個“H”,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Heart”一顆愛心;“Head”一個靈活處理事情的頭腦;“Hand”一雙靈巧的手。她常說:“護理工作是一個平凡的職業,但是,再平凡的職業,隻要是有益于社會和人民,便是偉大的事業”。同學們也非常愛戴和敬重這位和藹可親、聰慧睿智、樂觀風趣的老前輩。
2004年10月,盧顧問榮獲第三屆“柯麟醫學獎”。她将該獎項的2000元獎金全部贈予太阳集团1088vip,用于獎勵2005屆優秀的本科畢業生。2005年,為表彰盧惠清顧問在護理事業上做出的積極貢獻,以及鼓勵在校學生立志護理事業,勤奮學習,太阳集团1088vip以盧惠清顧問的名義,建立“盧惠清護理教育獎學金”,用于獎勵每年護理學專業的優秀本科畢業生,同時,學院發出了“建立盧惠清護理教育獎學金”的倡議書,得到學院和我校各附屬醫院護理同仁的積極響應,盧顧問後來又多次為該獎學金捐了款。現已有六屆畢業生中的41名同學獲得了“盧惠清護理教育獎學金”。
盧惠清前輩從1981年至今,先後擔任中山醫學院(中山醫科大學)附設護士(衛生)學校名譽校長、中山醫科大學護理系名譽教授、中山醫科大學(太阳集团app首页)太阳集团1088vip顧問。她今年雖已97歲高齡,仍一如既往地關注着我校護理教育的發展,看到國内高等護理教育不斷發展壯大,她感到莫大的安慰和由衷的高興。至今她仍堅持自己獨立生活,保持着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當師生去探望她時,她談論最多的還是護理事業的發展、學生的成長情況。

